新西兰基本情况介绍:
土地面积: 26.6万平方公里
人口: 512.4万(2022年)
首都: 惠灵顿 (45万)
最大城市: 奥克兰(146万)
语言: 英语
电压: 220V.(50-60赫兹)插头呈八字扁平型
电视制式: PAL,同中国
交通: 靠左行,人均拥有0.64辆汽车,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阳光: 阳光明媚,每年日照时间超过2500小时
空气: 很清新,经常蓝天碧云或者万里晴空,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自来水: 可生饮,如国内的纯净水
人民: 友善
治安: 良好
环境: 没有污染,到处是翠绿草坪,没有蛇及任何危害人类的猛兽。
体制: 英联邦成员国
宜居: 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very high 级
经济: 发达国家
华人情况: 据统计2021年全国约有24.7万华人,其中中国大陆的移民约8万,香港、台湾移民各4万。80%的华人居住在奥克兰。有8份免费华人报纸,一份华人日报,一个免费中文电视台及一个收费有线中文电视台(卫星实时转播8个中、港、台频道),一个中文广播电台24小时播音。奥克兰有数十家华人超市及五十多家华人大酒楼(多为香港、台湾人经营),数百家华人开的快餐店、便利店。近年来华人投资的热门行业还有:OK厅、舞厅、网吧、老虎机赌场及按摩院(后两个行业需特别执照但在新西兰属于合法经营范围)
新西兰历史介绍: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新西兰是人类最晚发现的一块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新西兰估计毛利人口为10万人,大约2000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条约》(如右图),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并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属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新西兰并在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因为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
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89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五十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1935年,新西兰选出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出国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从90年代后期开始新西兰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到3.5%的历史新低。
更多信息,建议阅读百度百科:新西兰
本页面最后更新时间:2023.1.23